小逄观星|我能为老师们做些什么|世界热推荐

2023-06-21 14:13:12    来源:齐鲁壹点

我自诩为山东师范大学的“走读生”。近十年来,除了疫情期间,我几乎每天早晨从山师大千佛山校区(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)的南门穿过,徜徉青春校园,然后走出北门,到单位上班。晚上再从北门穿过,漫步校园,走出南门回家。我熟悉校园里的一草一木。在校园里,我常见到宋遂良教授。夏日,在婆娑的白杨树下,他老远就笑眯眯地招手,他说准备去游泳,然后讲,我发表的哪篇稿子他看了,并直言不讳地指出哪个地方还不够味,告别时总说,下一篇会更好更辣一些吧。

在新闻采写和文学创作上,宋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很多很多。我却没有什么回报,甚至连一束花都没献给过他。

6月17日,“清气·宋遂良文学文献展”在山师大千佛山校区图书馆5楼开展,我参加了。数百件展品勾勒出宋遂良先生从教从文70年的曲折经历,也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和山东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。让我惊讶的是,这么一个展览居然是山师大中文系92级同学们发起并实施的,核心人物是臧杰。臧先生是媒体人,我的同行,我怎么想也想不到他会为宋老师搞这么一个展览。这太费劲了,太繁琐了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宋遂良先生已是鲐背之年,他早年的传奇经历,现代人无法想象;晚年的经历没有坎坷,但也不是几句话就能交代清楚的。作为总策划的臧杰,面对宋老师这一生的资料,是不是有老虎啃天无处下手之感?信息是碎片化的,怎么把这些零碎的信息梳理出一个头绪,捏合成一个整体,这考验着臧杰和他的同学们。我赞同他们的概括:一身清气、两肩道义、三尺讲台、四海文章。

我了解到,宋老师一开始是坚决不同意搞这个文学文献展的。是臧杰用三寸不烂之舌,说服了宋先生,让先生当一个“当代文学文献学”的活标本。宋老师从来都爱成人之美:“当就当吧!”

有着工匠精神的臧杰是认真而且严肃的,他说:“就文献整理而言,无论是一张照片、一页表格,还是一纸草稿,如果没有背签、没有旁注、没有说明、没有口述历史的解读,都将是文献研究不易翻越的‘大山’。”臧杰在抢救性挖掘。小心翼翼地求证,唯恐漏掉一点点有价值的线索。好事难成,好事总能成。臧杰做成了。

我听说,山师大中文系92级数十名学生,正在整理、录入宋遂良先生的40年日记,首先整理的是复旦大学5年(1956——1961)的求学日记。这又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。这是学子们心甘情愿为老师做的事儿,它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。除了“这份珍贵的留存将为一代文学青年的心灵史刻写佐证,成为复旦大学建校120年(2025)办学历程中的一段学子旁白”外,还是尊师的活生生的教材,显示出师范生知行如一的本色。

山师大热情褒扬并接纳臧杰他们的付出,学术指导魏建、孙书文、贾振勇等教授鼎力支持。在图书馆举办的展览,有声有色;在文学院举办的报告会,让人回味。在校的学子们彬彬有礼地引导着学长和来宾。好一个清气的场域。

而在文学文献展之后的次日,由宋遂良先生更多的弟子们发起的讲故事座谈会,将活动推向一个高点。我接到宋老师的邀请函是这样写的:“今天上午9点在翰林大酒店青云厅有一个学生座谈会。只讲故事,不表扬歌颂。如你有空,热切欢迎你来!”这个座谈会真的就没有廉价的表扬歌颂,没有江湖气、世俗气、铜臭气,更没有方巾气,就是拉家常,宋老师各个时期的学生把一个个故事都讲得很精彩,场面十分感人。宋老师是一个很安分的听众,不管弟子讲什么故事,他都含笑倾听,不时起来补充或者点评一两句。弟子讲到动情处,潸然泪下,宋老师的眼睛也湿润了,他站起来与弟子相拥。

我相信,这温馨的一幕幕会长久地印在来宾的脑海里。

“操心的事儿总得有人干。”这是我一个朋友说的,意思是要敢于担当。我想,臧杰和他的同学们也是一群爱操心的热心人。我向他们致敬。

参加完展览和座谈会,手拿着臧杰他们印制的《良友》杂志精美特刊,看着宋遂良、吕家乡、袁中岳三位老先生的背影,我在想,我能为老师们做些什么呢?

壹点号老逄家自留地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关键词:

X 关闭

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?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新华社
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:已立案调查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中新网
福建多地现雾凇美景 供电部门特巡清障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

X 关闭